資訊

03-14
2019
(情繫濠江)好媽媽何瑪莉
點擊數:5 更新時間:2019-03-14

轉自澳門日報

  在澳門弱智人士家長會的晚會上認識了Mary Damon,她二十五年來一直義務為家協會的殘疾兒做物理治療,助人無數。現在她要退休回美國,為表謝意,家長們編了個美麗的中國結送她,大家臨別時都依依不捨。

  其實十年前已聽說有位外國友人在弱智人士家長協進會做義工。為了解Mary,我在春雨綿綿的下午與她促膝長談。Mary滿頭銀髮,衣着樸素,平易近人,來自美國北部寒冷的明尼蘇達州。畢業於明尼蘇達州立大學物理治療專業,Mary是美國的專業物理治療師。一九八二年到香港醫院作物理治療師並讀中文,能說簡單的粵語,何瑪莉是她自己取的中文名字。在香港期間邂逅了一位年青牧師,雙雙墮入愛河,共諧連理。

  一九九三年Mary隨丈夫來澳門,一天在茶餐廳進食早餐,同檯茶客在看報紙,牧師看到報紙上寫着“弱智人士家長協進會新會址”,Mary循地址找到“弱智人士家長協進會(簡稱家協會)”。首先她自我介紹是專業的物理治療師,願意免費為有需要的患兒作物理治療。家協會聽到消息當然歡喜,但理事會上有懷疑的聲音,“邊有咁大隻蛤乸隨街跳呀?”會不會有甚麼目的?於是找人調查清楚Mary的底細。Mary得知此消息有“我本將心向明月,奈何明月照溝渠”之感。家協會經過明查暗訪,一切屬實,方放下心來。

  家協會初期一切都是因陋就簡,租了民居作會址,雖結束了到處張羅找地方聚會的困境,但物理治療難在這裡進行。隨着家協會的不斷發展擴大,殘疾孩子很難步上沒有電梯的樓層作治療。有見於此,政府提供了祐漢街市頂樓一個細小的房間給家協會。沒有設備,全靠Mary專業的手法活動關節、恢復肌張力,物理治療包括肌肉伸展、活動度的練習和其他理療法,有助於防止關節攣縮(肌肉萎縮變短),減輕症狀,輔助步行。來作治療的孩子逐漸增多。

  家協會成立了曙光中心,專門收治智障孩子,希望早期治療而得到改善。每逢星期二至星期六Mary都來到家協會曙光中心給痙攣症、腦癱、唐氏症的孩子治療。她用遊戲的方式鼓勵腦癱的孩子作抬頭動作,以訓練頸部肌肉。作手部的小肌肉鍛煉,用助行器輔助孩子行路。十歲的孫詠珊是其治療的第一個患痙攣症孩子,經過長期治療和鍛煉,現在的她三十多歲了,能蹣跚而行。

  Mary堅持了二十五年義務工作,又曾上門給患兒作治療,治療的效果未必很理想,尤其是重症的患兒,甚至難有進步,但是她的行為給孩子和家長的心靈撫慰是實實在在的,讓家長感受到有人關心和愛護。她的愛心、恆心使許多澳門孩子受惠,令家長感動不已,更影響了無數人。

  Mary沒有生育,她告訴我:來到澳門是她的幸運,很高興能認識家協會的各位理事。在我眼中家協會的孩子就是她的孩子,她是孩子們的好媽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