转自:身心障礙者服務資訊網
語言基本能力的建立
在孩子的發展過程中,說話的能力至少要經過六年的時間,才能完全建立溝通技巧。由此可知說話能力的提升是件極為艱難的發展歷程。一個人要能發聲回答問題、表達思想,所要具備的包括有健全的器官能力(腦神經功能、聽覺器官及其他感覺器官、肌肉能力、口腔能力)、一般技巧(呼吸協調能力、口舌靈活度、肌肉靈活度)、認知與知覺能力(理解能力、對話能力、修正能力、自我概念)及心理狀態(表達的意願)。唯有整體的發展,才能產生一個說話有意義且流利的人。因此,唐氏兒在先天不足之下,語言的發展受限也較多,但這並不意味沒有語言能力。如果能針對孩子的缺失,而謀求補足之道,必可為孩子打下良好的語言基礎。
如何幫助孩子增進語言能力
1 了解孩子目前的語言能力及困難
要會說話的前提為,必須聽得懂得別人話中的意思,並能思考所要回答的內容。如果孩子的能力仍停留在鸚鵡式學語期時,孩子所能說出的仍有限,唯有針對目前的能力做加強的工作,才是方法。所以,了解孩子的口語能力,有助於父母如何著手增強孩子的能力。
2 提供適當且充足的語言辭彙,並使用正確的語言形式
請用正確的說話方式、語調、速度來和孩子說話,使他熟悉正常的說話方式。了解孩子 的理解能力及增加語彙的困難度,可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用語開始,由實際的概念用詞,再漸入抽象的用詞(例如:"球"的概念先於"圓"的概念,雖然球是圓的,但是圓的概念須要有很多實際物體的形狀觀念後,才易懂"圓"的概念。)
3 使用語言為主要溝通工具,肢體語言為輔助,並於適當時機減少肢體語言。
當孩子已能理解語言,在給予孩子指令時,應減少或不用肢體動作做暗示。例如:請孩子到桌上拿杯子,如果孩子不知道桌上或杯子的意思,也許需要你用手指出來。但是如果孩子已經了解時,請將手勢指出的動作省略。當孩子以肢體動作告訴你事情時,幫助孩子將事情以語言說出。例如:孩子指著餅乾表示要吃時,大人可以幫他說"我要餅乾"。如果,孩子會說這句話,但卻沒有說出時,可以用眼光注視著他,表示你的疑問,甚至可以用詢問的口吻問他:"你要什麼?"然後等待回答。
4 父母親要具有傾聽的能力及耐心
當孩子向你述說事情或要求時,不要催促或表現煩燥,最好能降低身子,使視線和孩子平行,並以最大的耐心聽完孩子的陳述,如困無法聽懂孩子的意思時,可要求孩子以動作為輔,再告訴一次,了解意義後,大人再以正確的表達方式複誦一次即可,有時學習動機強的孩子會跟著說一次,但如果沒有,請不要勉強孩子。
5 不做糾正或強制要求孩子重覆說話
孩子有時因為構音問題,而無法發出正確的聲音時,可將話語正確重覆一次給孩子聽,但不勉強孩子重覆,以免孩子因為挫折而產生逃避心態。
6 以疑問詞來代替直接給予答案
儘量以問句來代替答案,並且避免讓孩子僅回答是或不是、對或不對。例如:"你要吃飯還是吃麵?"取代"你要吃飯嗎?"
7 由孩子主動提出他的需求,而非在需求未發生之前,即給予滿足。
孩子要有需求才會主動提出要求,而這時最直接的方式,就是說話,因此,如果,孩子還不餓,你就叫他吃飯,或孩子僅一個眼神,告訴你他需要你抱他,你就趕快抱他時,孩子根本失去說話的機會,越是如此,孩子就越不需要說話。
8 善用孩子的模仿能力及動機。
唐氏症在模仿能力上非常強,因此應該善加利用,但必須注意,不要給予孩子太多壓力,以免造成反效果,而使得孩子產生挫折,心生畏懼。讓孩子內在動機成為孩子說話的驅動力,而非迫於外在壓力,而產生的勉強虛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