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
Home
【本報消息】多位議員批評政府提出巴士加票價的理據難以讓居民接受,工務範疇是否“冇錢用”,要在居民身上打主意,認為巴士服務規模越大,理應攤分的成本越小,質疑究竟公交政策是“惠民”抑或“惠公司”。
加價應有監察機制
宋碧琪指出是否工務範疇的財政預算較低導致“冇錢用”,而需要在居民身上考慮調升巴士票價,質疑是否巴士公司提出加價後政府才考慮,抑或涉及其他因素?加價後對政府庫房收入有多少提升?但相信幫補不大,認為當局提出的數據並不合理。
區錦新表示,政府計劃將巴士票價由三元二角調升至六元六角,居民一直無法理解當中的理據及批准程序。在商言商,生意規模越大,成本理應越低,每日巴士乘客由三十二萬人次飆升至五十八萬人次,成本應該下降,政府應提出對每位乘客補貼越來越多的理據。
林玉鳳質疑巴士公司向政府提出成本增加時,有否提出增加成本的核算報告,以及政府如何與巴士公司互動,定出票價的加幅?認為政府要講清楚整個程序,司長不能覺得要做的事就要做,因為司長並不是“神”,即使十年無加價亦不是理據,應有數得計。
吳國昌亦認為巴士加價與所有公共工程一樣,應該有監察機制而行,不能武斷地提出有關加幅。
質惠民抑或惠公司
葉兆佳認為今次辯論有助探討目前公交運作模式是否符合未來發展,以及發現有關領域的深層次問題,以至整個公交服務在澳門世旅中心的定位。
胡祖杰指政府對巴士公司各方面資源應有相應的補貼,不能只計算對每位乘客的津貼。應讓居民清楚知悉在整個公交出行政策中投入多少資源,以至所運用的地方、如何改善出行等。
崔世平形容巴士改革由過往兩家公司變成三家“社企”,現時正要承擔改變後的後果,究竟公交政策是“惠民”抑或“惠公司”?將來巴士公司的利潤監督是否存在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