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訊

10-24
2018
家協會倡建公平教育環境
點擊數:2 更新時間:2018-11-05

1540365879152774.png
工作坊邀請港澳專家學者 分享經驗

1540365882379016.png
家協會昨辦工作坊探討駐校輔導員在融合教育中角色

1540365886176181.png
建設完善的融合教育支 援系統,有助特殊教育需 要學生發展。

  港專家探討分享融合教育模式

  【2015-06-10澳門日報消息】弱智人士家長協進會昨日舉辦“其樂融融”系列工作坊,探討駐校輔導員在融合教育中的推動角色及支援模式。該會行政總監廖秀華倡建“公平教育”環境,學校對融合生“零拒絕”及原校安置,並增加物理環境和治療資源,壯大特教師資隊伍,更好支援融合生。

  工作坊昨日上午十時假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演講廳舉行,約五十名駐校輔導員出席。教青局特殊教育暨心理輔導中心輔導員劉俊偉,聖雅各福群會樂寧兒童發展中心課程統籌主任劉鳳珊、服務經理梁翠雲,香港駐校社會工作服務經理劉錦楨受邀主講,分享港澳融合生狀況、輔導員在融合教育中的角色等。主辦單位希望藉工作坊,讓家長與輔導員對融合生有基本辨別能力,掌握處理這類學生不良行為的有效方法,減低壓力。

  本澳目前共有八百多名融合生。廖秀華指出,本澳融合教育起步慢,支援系統仍未完善建立,家庭支援、學校環境、師資培訓、教育框架等,仍需循立法做好。現時融合教育學校比例雖提升,但僅約三十所,倡建“公平教育”環境,學校“零拒絕”融合生並讓其原校就讀,以免造成標籤效應。師資方面,當局宜為現職教師提供在職培訓,增加對融合生了解;長遠設立特殊教育課程,讓老師可“脫產”進修。同時,推動學校增加治療資源和物理環境支援。

  政府需立法增支援

  梁翠雲指出,香港上世紀六十年代關注到特殊兒童教育的需要,並逐步建立相關支援系統,包括設立兒童評估中心、分流學童到適當學校,主流學校亦設早期訓練中心。認為在建立系統上,政府應投入較多資源,讓小朋友無需輪候太長時間就可獲評估和訓練服務,對其往後發展有正面作用。至於錯誤評估問題現時仍存在,因此家長留意子女情況很重要,並需中期檢討評估結果。

  有女兒患有讀寫障礙的家長稱,女兒最初就讀學校未獲理解,時常遭到訓斥,造成情緒波動,無心機學習。隨後自行向多所學校叩門,過程不容易,曾遇有學校有融合生學額,但知悉女兒情況即拒絕收生。幸女兒最終成功入讀提供融合教育的學校,轉校後獲較好輔導,透過適合的學習方法,成績大幅提升。但據知有不少家長沒法為子女找到融合生學額,非常憂慮。